首页 >  资讯 >  详情

抢票难、场次少、开放时间短,上海天文馆一票难求僵局何解?

2023-08-09 18:04:48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天文馆

进馆要预约,定闹钟抢票、看展要排队……最近,“人从众”爆满的场景成了各地博物馆、科普场馆的常态。其中,上海天文馆更是众多文博场所的“顶流”。

“作为一个上海家长,从没有抢到过上海天文馆的票”“抢到暑假上海天文馆的票,是不是可以封神?”在社交平台上,类似吐槽随处可见,多次冲上热搜。


【资料图】

门票紧俏之外,上海天文馆的开放时间也被家长诟病。“9点半才开,16点就闭馆了,实在太短。”据此市民呼吁,天文馆在寒暑期和小长假旺季增设夜场、延长开放时间,缓解当前急遽增加的参观需求。

近年来,上海公共文化供给日益丰富,赢得公众广泛点赞,也成为上海发展都市文旅产业的新契机。

面对眼下供求关系一票难求的僵局,是“两手一摊就地躺平”,还是努力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服务供给,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期待各方一起来破局。

抢票难,难于上青天,家长无奈选高价研学团

天文馆的票有多难抢?8月8日9时30分,记者也尝试了一回。据悉,当天放出的票为8月10日的门票。填写完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机号后,页面会出现一个三分钟的倒计时。据公告称,设计倒计时是为给观众预留充足的时间填写个人购票信息并在同一时间提交订单,最大化确保购票的公平性。

不过,在倒计时归零的那一刹那,记者提交订单,被告知“余票不足”,抢票以失败告终。很多市民反映,自己连续蹲守了半个月,也没成功抢到过票,堪比春运时抢火车票。

虽然上海天文馆此前在公告里指出,对于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网络平台、线下机构或个人以所谓“代购”“代拍”“代约”等任何方式出售、加价售卖票务的行为,馆方已采取各种监控措施积极应对处理。但对不少家长而言,没买到票,高价选择“研学团”是唯一的选择。

记者随机咨询了几家研学游机构,对方表示,上海天文馆的一日游研学团的带队老师有深耕天文领域多年的大学教授、天文馆选拔的讲解志愿者以及资深在职教师,通常为亲子团,一般一个团里有十余个孩子,人均价在400至900元不等。

市民王女士日前就带着孩子报名了上海天文馆的研学团。“研学团都是第三方提供服务的,感觉是高价售卖入场券,像‘黄牛’。但我们难得来一次上海,孩子很想参观,没办法,只能咬咬牙上。”她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不少市民质疑,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天文馆的研学团是否挤占了大众的资源。“普通门票买不到,想要入内就要花10倍、20倍价格去报团。”市民甘女士说。

抢到票,也很难尽兴参观,家长感慨开放时间太短

一方面是票难买,另一方面,不少成功抢票的幸运儿认为,天文馆的场次太少,营业时间过短,无法尽兴参观。

“很多博物馆都在暑期延长开放时间,但上海天文馆还是9:30开放,16时就闭园了,最晚入园时间为15时。其实,我们从市区开车到天文馆已经接近中午了,等于玩不了多久就要走了。为什么不能稍微延长一点营业时间?”采访中,一位暑期曾带孩子打卡过天文馆的市民呼吁道。

还有一位家长提出,目前,天文馆开放的场次有上、下午两场,为何不能在下午3点后,再增设夜场,为亲子家庭提供一个夜游的好去处。

“比如,可以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及周末里,增设3点到7点的场次门票,这样大家就算回市中心也不算晚,如果不想回也可以在临港住一晚,次日再打卡附近的景区。”另一位市民表示。增加夜场,既缓解热门景区高峰时段游客过度拥挤,又利于避开高温时段户外旅游,提升景区容量。

其实,开启“延时模式”并不罕见。去年夏天,北京天文馆就在暑假开启了“延时模式”,延长开放时间,且每周一至周四的四大剧场加映多部科普节目,每周五至周日举办多场科普活动,深受市民游客的好评。

今年,部分博物馆在节假日也已延长闭馆时间。如上海博物馆在暑期扩充了开放时间。除了白天的开馆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之外,7月7日至8月20日期间,每周五增设夜场,开放时间为18:00-21:00。苏州博物馆8月起也开启了“夜游”模式,闭馆时间延长到晚上九点。陕西历史博物馆7月16日起,每周周日开放时间由8时30分至18时延长为8时30分至20时。

面对巨大客流真的无计可施?专家呼吁提高核定承载量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告诉记者,根据她的了解,天文馆的抢票难不只发生在暑假,而是从天文馆开放之日起一直如此。

“我也请教过天文馆方面,为什么这个馆那么火爆?他们答复的是,因为上海天文馆是一个‘世界级’的场馆,它的参观价值很高,所以确实深受大众的喜爱。”

刘德艳表示,为了缓解人们购票的难度,其实馆方也想了不少办法和黄牛“斗智斗勇”。但是显然,馆方的接待能力与市民的参观意愿仍不匹配,供需矛盾依旧没有解决。

面对巨大的客流,馆方真的无计可施吗?刘德艳提出了几条措施。“一是我们的场馆,特别是在寒暑假、旺季里面,能不能稍微早一点开园,晚一点闭园,延长接待时间?二是,疫情期间制定的核定承载量,到了现在是不是可以适当放宽一些,提高馆方的接待能力?

比如,故宫疫情前核定承载量是8万人次/天,现在是3万人次/天。当然,游客们也要做好准备,放宽核定承载量后,人们的游馆体验会变得差一些。”刘德艳对此建议,让馆内电子、语音讲解器变得更生动、详细,游客们可以自行租一台讲解器,边逛边听,进行高质量的参观。

鼓励错峰研学,保障学生及公众的体验

在众多的研学游产品中,包含“博物馆”的内容异军突起。然而,大量研学游将博物馆变作课堂,是否挤占了公众资源,侵害了公众公平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对此,刘德艳呼吁,将研学游放在学期中间进行,削峰填谷,让家长、学校、带队教师与文旅企业多方为孩子“真研”、“真学”提供更多保障。

“今年夏天,各地文博场馆一票难求。在我看来,一方面它和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有关,因为很多人在家门口旅游,三年里,人们发现逛逛博物馆也很不错,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和研学游需求旺盛有关。”

刘德艳认为,博物馆的热度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为积攒了三年的研学需求在这个暑假进行了集中的释放。

刘德艳指出,研学游分两块市场:一块市场是学校招标,由旅行社、研学机构等竞标之后获得承办资格。还有一块则是旅行社开发出来的一些研学产品。这些产品通常是家长带着孩子,以家庭的形式去向旅行社购买旅游服务。

“现在,孩子们的研学都是在寒暑假进行的,我认为可以在学期中开展研学。比如,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可以利用学期中的几天时间,在本市,或者在全国进行研学。”刘德艳认为,这样既能起到错峰出游的效果,也能提高孩子们的研学质量。

她还强调,研学旅游不应只盯着博物馆。“一些旅行社或研学机构把研学简单地理解为去博物馆、大学校园里走一圈,其实研学是可以带着科学的思考,或者以历史、文化元素为主线进行研究。”

她表示,很多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产品也可以围绕文学,历史,科技等内容,设计成研学的产品,可以有效缓解研学资源的紧张。

对于这一观点,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也表示认同。她认为,中国国内的研学旅游产品,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可广泛操作、可监督的标准,与此同时,无论是文博场馆,还是知名高校,都还没有在商业运作中开启合适的、可推广的协作机制;在暑期大量学生涌入旅游市场后,容易造成资源的短缺。

对此,她提出,教育部门应注重春假、秋假中研学旅游的比重;国家教育、文旅等主管部门,要尽快研讨有关研学旅游的合作、协作机制,同时探讨制定相关的标准。

“一些市民认为,国外的博物馆好像也有很多研学团,但是不影响其他参观者,希望我们这里的博物馆也能效仿。但据我了解,国外的老师带队进入文博场馆开展现场研学,这是课程内设置。

但目前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如果未来,我们的教育课程设置里能把本地文博场馆纳入到必修课程,同时协调了有关的机构,相信,人们的体验感会更好,研学游的费用也会显著降低。”

多地博物馆已打破“周一闭馆”惯例

为了应对假期客流,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各地不少博物馆已经“积极”出招。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周一闭馆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主要是为馆内设施、文物展品的休整和保养留出时间。不过,目前已有一些博物馆打破了“周一闭馆”这一惯例。

如,7月31日起至10月8日,南京六朝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市民、游客周一至周日每天都能参观。据了解,六朝博物馆周一开放后,相应调整了设备维护和文物保护工作时间,工作人员提前上班、推迟下班。

同时,杭州7月31日起也调整了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实行分类错时开放,市民、游客每天都可以参观博物馆,从城市层面打破“周一闭馆”的惯例。调整后,11家博物馆每天开放,17家周二闭馆。河南洛阳多年前也就探索博物馆在当地重要节庆、节假日取消“周一闭馆”,今年四五月间的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各博物馆每天开放。

(原标题为《记者“夏”基层|上海天文馆抢票难屡上热搜!各方呼吁延长开放时间,高峰期增设夜场》)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