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详情

“非遗”赶集点燃乡村经济

2023-05-05 16:59:55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侯林


(相关资料图)

充满浓浓地方特色,曲调通俗、故事诙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以刻刀为“笔”,陶瓷、琉璃为“纸”,用传统文化勾勒出艺术精品的省级非遗淄博刻瓷;形状各异的锔钉,在破碎瓷器上演绎出涅槃重生之美的锔瓷;一块块灰砖精雕细琢后,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砖雕……

“五一”假期期间,山东省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淄川分会场暨“非遗SHOW乡村”淄川非遗大集在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开集。活动现场,汇集了国家及省市级非遗技艺项目39个,近百个非遗摊位。同时,非遗大集还带动了淄川东部山区特有的山楂片、杏米、花椒、山鸡蛋等农产品销售。

近百个非遗项目扮靓春日乡村

“我们最新创作的《金风吹来的时候》,讲述了扶贫干部金凤深入山区乡村,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伴随曲调欢快婉转的聊斋俚曲,为期5天的淄川非遗大集热闹开市。

民间剪纸、条编、虎头鞋帽制作、花釉烧、砖雕、咸菜腌制、煎饼、香肠……近百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此外,现场还有百名旗袍爱好者巡游、民间民俗扮玩等民俗活动,以及跳房子、拱铁环、拍泥炮等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体验游戏。

“这个作品在琉璃鸡油黄上刻制,灵感来自我国十大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在省级非遗淄博刻瓷展位上,淄博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张海生的妻子曾青,向前来“赶集”的游客介绍着获得中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展白鹤新悦奖的刻瓷作品《千里江山》。

“本次大集,通过静态展陈、活态展演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盛宴。”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袁爱琴介绍,大集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好吃、好玩、好看非遗体验项目,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更好地激发社会共享保护成果,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赋能乡村经济“活”起来

“峨庄肉蛋作为一种民间美食,在家门口的非遗大集上推广,既能让大家了解它的味道,更能把背后的文化传播出去。”峨庄肉蛋非遗传承人刘海雷说,作为区级非遗项目,峨庄肉蛋具有浓郁的地域标签,只流传于淄川区太河镇峨庄片区。通过非遗大集,很多游客对这个新鲜的美食给予了更多关注。

据了解,本次非遗大集举办地太河镇,拥有非遗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9个。孟姜女、孙膑梦泉等民俗文学传说广为流传,以虎头鞋帽、农家制酒、峨庄肉蛋等为代表的手造地方特色名品,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寻、尝鲜,带动了当地文创产品和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淄川区“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发展的典型代表。

“目前,我们正依托本村农家制酒非遗项目,吸纳其他更多非遗项目入驻,共同打造特色非遗手造工坊。”东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全祥说,东东峪村一直注重景区化村庄建设,未来随着非遗工坊的运营,非遗体验游和研学游等项目将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淄川区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04项,在建立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等传承保护场所方面,有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土壤。”袁爱琴说,非遗大集的举办打开了淄川区“非遗+展会”的新模式,丰富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乡村振兴“非遗+”模式。


编辑:王磊
二审:王磊
终审:李可孝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